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刘静)先后两次被列为全国宅改试点县(区),参与国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,释放农地活力的路,江西鹰潭市余江区探索了十年,仍在继续。
7月10日,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参加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主题采访时来到余江区锦江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园区,90后许亮讲起脚下这块地的来历:它来自余江区锦江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。
“早在2015年参与国家宅基地、征地制度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三项试点改革时,当时的余江县(2018年7月余江撤县设区——记者注)就通过退出危旧房、废弃猪牛栏腾退出了一些土地,这些土地在2020年成为农地入市试点改革的对象。”锦江镇副镇长许亮告诉记者,上述园区一期项目所在的114.5亩地中,有94.5亩是锦江镇前进村废弃的94.5亩红砖厂就地入市,其余20亩是邻镇潢溪镇桂林村闲散的20亩集体建设用地异地调整入市。
“沉睡”的土地被唤醒,更多企业看到这个中部地区小镇的能量。“在我们和政府沟通、项目落地之前,园区里的工业厂房就已经建好了。”鹰潭市华和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龚洋洋用“拎包入住”描述两年前租赁园区厂房的感受。这家生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零组件的制造商,到余江后开始练“内功”,打磨线控自动系统技术创新实验室。
直线距离300米外,江西沃森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安京辉也直言入驻此地的“性价比”:不仅园区内配套设施齐全,消防安全管理标准高,本地用工方面也具备成本优势。“这里的房租是沿海地区的三分之一。”
一组直观的数据是,上述示范园自2023年开园以来,已入驻投产企业12家,布局精密制造、汽车配件产业,带动500余名农民工就业,农民务工收入达3000万元。
“我们余江发展精密制造产业有工业基础。”许亮说,在该园区附近,就是精密制造产业园区,余江区也是全国三大微型元件生产基地之一。“农地入市用于打造产业园,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地精密企业扩产与转型升级没有空间、上下游中小企业难以集聚的难题。”
荒地活、土生金。截至目前,余江区已入市土地51宗,面积561.5228亩,入市价款5485.1532万元。其中2023年入市试点以来13宗,面积103.76亩,成交价款2074.56万元。在上述示范园一期项目中,村级经济合作社将土地收益作为入股资金,村民由此成为股东,持续获得分红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第一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